发布时间:2023-03-12 07:20:02 | 三涯网
高考志愿填报滑档的意思是:填报的院校投档分数线太高,超出了自己的高考成绩,志愿没能够被投档进报考的院校。如过了一本线,滑档就会被二本录取,如果是过了二本线,滑档就可能被三本或专科录取。
第一:拉开平行志愿间学校的差距,控制风险
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九字口诀。冲一冲是指录取成功几率较小,但还是有,因此冒险尝试一下,不过此类志愿也不能填太多,曾有考生全部填报“冲一冲”类型的志愿,结果一个都没录上;稳一稳是指成功几率较大的志愿,应该不会出现差错;保一保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志愿,以防万一还是要填一两个。
第二:合理估算填报院校的投档线
投档分数线在填报志愿前是不知道的,因此,在省控线出来后,需要我们合理估算。具体分数可能出现误差,但有一个稳妥的方法是计算该校录取线和省控线之间的差值。比如去年省控线520,某校录取线550,高出省控线30分,这30分就是该校在该省的位置排名,为了提高准确性可以多结合几年的数据进行计算。
第三:了解填报院校的各项招生信息(招生比例、招生要求)
先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招生比例,例如有的学校招生比例是1:1,计划招生1000人,那么该校就会提档1000人;但有的学校的招生比例可能是1:1.1或者1:1.2,计划招生1000人,但这个学校可能会多提100到200个人的档案。如果你的成绩恰好排在这多余的100到200人之间,你就可能存在提档后被退档的风险。
根据学生的高考成绩和该考生所在省份的志愿个数设置来定,一般情况下,冲的志愿,不高于考生成绩20分的院校作为冲的志愿,冲志愿的个数设置为小于等于总志愿个数的三分之一。三涯网
稳的志愿,就是选择录取分数线略高于成绩的大学,可以关注高校比较热门的专业或者比较有优势的专业。保的志愿,选择录取分数线与成绩相当或稍低的大学,可选择王牌专业、自身最感兴趣专业。
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成绩位次,位次是按普通类所有考生总分排定,总分相同时,按文化总分、语文数学总分、语文或数学单科成绩、外语单科成绩、选考科目单科成绩的高低排序,全部相同者为同位次。
在期限内修改当考生发现自己的高考志愿填错了时,可以登录自己填报志愿的网页上进行修改。如果考生是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期限内进行修改的话,就能修改成功。但是,如果超出了期限,学生就不能再进行修改了,因为志愿已经被提交了。
第—,修改高考志愿前,要重新填写志愿草表,与原填报的志愿一一对照,将网上需要修改的志愿删除,重新在网上输入修改后的志愿。
第二,仔细核对重新填报志愿的院校代码和专业代码,避免错填志愿和无效志愿。
第三,不要反复多次上网修改。网上填报志愿有规定的程序和步骤,反复上网多次修改志愿会给考生增加巨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失误。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前,慎重决定自己每—个批次的每—个志愿,尽量避免反复修改。
第四,建议考生不要集中在网报截止时间前几小时填报志愿和修改志愿。避免造成网络访问流量过大、网络不畅、网速缓慢,不能及时登录指定网站顺利进行高考志愿填报。
第五,修改志愿后,最好再次点击“查询预览”,复核修改的志愿是否准确、是否有错漏。
第六,网上填报志愿的初始密码为考生本人的身份证号,考生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后必须首先修改初始密码,然后填报志愿。如果考生忘记了初始密码或修改后的密码,可持本人准考证和身份证到高考报名的县(市、区)招考办申请恢复初始密码。初始密码恢复后,考生要及时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修改初始密码。
建议广大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时要多多注意,填报志愿时要慎重。
1.确认报考是否成功
网络报考虽然方便,但是也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所以,在同学们确定报考完毕后,也要有再次确认的步骤,一是为了检查一些报考结果是否是自己想报的,包括学校、专业代码等,有没有填写错误,二也是怕网络出现问题,以免影响录取结果。
2.关注录取进展
从报考到录取通知书发到手里,需要一个过程,在这期间希望同学们紧密关注录取的进展,如果在系统中出现了“预录取”三个字,就说明大家被录取非常有希望,接下来就可以等待录取通知书了。如果系统中出现了“预退档”三个字,大家要做好准备,可能会走征集志愿这条道路。
3.提高警惕
无论是在高考填报志愿后,等待录取的时间,还是确定录取,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大家都要提高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来电,尤其是让先交学费等内容,大家更不要相信。录取通知书邮寄时间也是可以在官方网站查到的,避免收到假的录取通知书。
4.保持手机畅通
高考填报志愿以后,一定要保持手机畅通,有的学校会提前和考生取得联系,联系不到容易错失机会,给下一名同学打电话。比如提前批的同学,就容易收到学校打来的电话,为了不耽误录取进程,手机要畅通,一旦被学校退档等,有的学校也会及时通知考生。
无论如何,篡改他人的高考志愿都是违法的,如果发现一定会被严惩。希望考生能够保密自己的系统账号和密码,即便是关系再好的同学,也不要轻易告诉账号和密码,否则容易“害”了自己,毕竟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三涯网:www.sanya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