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31 22:42:40 | 三涯网
女中无户口限制。 参加国内高考的学生,如果是省外户口,高考必须回原籍参加考试,省内户口的学生可以在珠海参加高考。读初中班的学生中考无户口限制,在女中入读一年以上的学生无论省内省外都可以在珠海参加中考,报名可以上官网查看报名方式,或者直接到学校接待中心报名都可以。 三涯网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高考报名录取一般按照户籍为原则进行,所以一般情况下,考生必须在 户口所在地 报名参加高考。
如果父母工作需要或考生学籍原因,考生也可以在户口所在地本省内其他县市( 学籍所在地 )参加高考报名。此外,符合条件的考生也可以在学籍所在地的省区参加 异地高考 。
学生在某个学校就读,档案在这个学校里,那么就是有该校的学籍。户籍,就是学生的户口所在地。学籍是可以转的,有的地方要求必须回 户籍所在地 报名参加高考,有的要求只要有学籍就可以,具体看当地的政策规定的条件。
户口重要性
随着大量城市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在异地工作时间的推移,其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问题日益迫切。外来工 随迁子女 在城市读书,却不能在城市参加高考,这种现象由来已久。有的孩子甚至在求学地与户籍地都不能参加高考。
由于户口地域差异与户口 附加值 差异,在招生总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如果随迁子女考生在当地报考、录取,意味着当地考生多了一个竞争对手,这对当地考生相对不公。这实际上牵扯出 教育公平 特别是招生公平的老话题。
其实这样问有两层意思,一是填报志愿的 流程 ,二是填报志愿的 技巧 。我也不知道你想了解哪层意思,哈哈,索性都说一说吧。
中考志愿填报还是很重要的,因为中考填报志愿非常特殊,因为填报之前,还没有进行中考,所以考生并不知道分数,而且学校录取分数线大家也都不清楚。所以为什么很多家长都对中考志愿填报非常头疼。
因为每个地区报名系统是不一样的,一般搜索“市+招生考试院”就能找到报名系统,在这里我拿深圳举例, 流程 倒是很简单的:
第一步:想好
考生可以通过2022年深圳市中考中招管理系统进入志愿填报页面,然后可以先填志愿初稿,再保存好。如果考生对填报志愿不满意,能多次修改并保存。
第二步:确认
考生需要充分考虑,如果确定志愿可以了,点击“发送短信验证码”,并把监护人手机收到的验证码填入框内,点击“确认志愿”按钮,完成志愿填报。
这里有个小细节,因为都有截止时间的,还没到的话,考生还可以对确认的志愿进行一次修改,跟上面一样,也是需要用短信验证码确认的。最多只有三次确认哦,如果进行了三次确认,志愿就会被锁定,无法再更改。
第三步:提交
截止时间到了之后,考生和家长要使用“查看志愿”功能,查看填报的志愿,并在学校下发的《志愿确认回执》上签名,需要在规定时间内上交所在初中学校。
因为这个系统在填志愿的阶段肯定非常火爆,为了避免因网络堵塞,考生和家长可以错开晚上19:00—22:00等网络繁忙段(特别是填志愿第一天),也不要等截止时间快到了才填志愿。
如何填志愿更科学?
首先, 新中考后,分值从460分变成了610分,用以往的模考办法很难确定志愿。建议大家先看 看在校排名 ,还有 往年中考情况 确定定位。
比如在校排名50左右,而学校近几年排名50左右的学生基本被新安、深高级东校区、龙城高中三所学校录取。据此推断,学生如果中考的时候正常发挥,基本就是这个分段。
不管怎样,中考志愿填报,还是要以分数为基础。从第一志愿到第八志愿,按照往年录取分数线降序选择,不要去预估来选。
其次, 志愿填报要考虑到超常发挥或发挥失误的情况。所以第一批次的8个普高志愿,一般建议2-4-2原则,即 冲、稳、兜 。
冲,就是冲击好的学校,因为中考存在很大的变数,比如超常发挥,为了避免出现没填好学校的遗憾,一般设置一个冲击志愿,可以选择在估分线上10-20分的学校,填2个,分数间隔保持5分左右即可。
稳,这是指中间的志愿,正常估分范围内的学校。任何考试其实都是追求稳,这个志愿可以选估分线±10的学校,4个即可。
兜,这就很好理解了,保底学校,不管多差,最后都有学校上。这种情况还是存在的,平时考得不错,中考差强人意,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兜底志愿一定要填。这个志愿一般选择估分线下10分后的学校,填2个即可,分数间隔5分左右。
最后 ,有些学校没有详细数据,只能 知道大致范围 。比如只能判断出大概能上分数线排在15-25的高中,那么在填志愿的时候填报范围可以选择10-40左右的高中,在此范围选择8个高中。这个方法只作为参考,具体还要看情况。
上面的总结的可能不是太全面,大家有什么填报技巧,可以在评论区讨论,欢迎来支招。
三涯网(https://www.sanyazx.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报名手续费多少的相关内容。
高考报名通常涉及体检和照相等环节,总费用大约在150元左右。其中,体检费、照相费用和报名费是主要构成部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收费标准有所差异,尤其是体检费用,各地标准不尽相同。因此,具体收费还需参照所在省市教育考试院的官方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