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资讯 > 正文

如何确认自己是否被强基计划入围校考?

2024-10-22 05:44:26 | 三涯网

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如何确认自己是否被强基计划入围校考?相关的问题,今天,三涯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确认自己是否被强基计划入围校考?

中山大学2023强基计划10专业招生,报名至30日,体测不及格不录取

中山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招生省份:面向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以我校强基计划报名系统公布为准。

招生专业:

预报名时间和办法:4月9日至30日登录中山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完成网上预报名。根据各省专业计划安排,考生可结合自己的学科特长和专业兴趣填报1个专业志愿。

报名网址:bm.chsi.com.cn/jcxkzs/s...

确认报考:参加高考后,于6月10-20日期间登录报名平台进行报考确认并签订承诺书,逾期不进行确认则视为放弃报考。

入围考核办法:6月26日前,学校将依据确认报考考生高考成绩,确定入围考核考生名单并公示入围标准。考生高考成绩须达到特殊类型相应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学校考核:6月30日,参加学校组织的笔试、面试和体质测试。

综合成绩折算:综合成绩=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折算成百分制)×85%+我校考核成绩(百分制)×15% (其中笔试成绩占30%,面试成绩占70%)。

确定录取名单:按照“分数(综合成绩)优先”的原则确定预录取名单,7月5日前公布录取名单并公示录取标准。

培养方案:中山大学为强基计划学生提供本硕博衔接培养,实行多阶段考核和动态进出机制,设立专属发展通道,为学生提供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培养环境。

具体详情可访问:admission.sysu.edu.cn

招生咨询电话:020-84036491

招生网址:admission.sysu.edu.cn

中山大学本科招生网:admission.sysu.edu.cn

中山大学监察检举电话:020-84115582

邮寄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园中山楼701室。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gaokao.chsi.com.cn

本简章由中山大学教务部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如何确认自己是否被强基计划入围校考?三涯网

如何确认自己是否被强基计划入围校考?

如何确认自己是否被强基计划入围校考?
基本无影响,若有的话,也只是你人生旅程中增添了一段独特经历。强基计划的时间安排如下:
- 3月份,各高校发布招生简章。
- 4月份,学生进行报名。
- 6月初,进行高考。
- 6月25日,发布高考成绩。
- 6月26日,公布成功报名强基计划的学生名单。
- 7月4日,参加强基计划的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
- 7月5日,公布是否被强基计划录取的结果。
因此,在你正式填报志愿之前,你将知道自己是否被强基计划录取。如果没有被录取,你可以在正式填报志愿时继续其他院校的申请。

如何确认自己是否被强基计划入围校考?

强基计划没有入围怎么办

三涯网(https://www.sanyazx.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强基计划没有入围怎么办的相关内容。

1. 针对强基计划未入围的情况,首先应了解各省份的具体政策与要求。不同地区的强基计划实施情况可能存在差异,探索是否有其他省份的政策更加符合个人情况,为未来可能的申请提供参考。
2. 入围强基计划需要扎实的学术基础和能力。未能入选时,应继续努力提升自身学术水平和实践技能,为下一次申请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3. 探索其他可能的政策支持渠道。除了强基计划,还有其他政策可能对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支持。了解并利用这些渠道,为项目争取更多机会。
4. 考虑通过其他途径寻求资金支持。除了政府资金,还可以探索天使投资、众筹等融资方式,为项目的发展提供财务保障。
强基计划是中国政府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于2018年首次提出,重点支持高端通用芯片、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基础设施、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纳运造技术等五个领域。该计划旨在通过增加科研投入、优化科研环境、引进人才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提升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
强基计划的实施对于中国的科技发展和经济构建至关重要,它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的附加值和创新能力,增强国家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同时,该计划也将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提供更多支持,培养更多优秀的科技人才和研究团队。
强基计划的入围条件主要包括:项目需符合重点领域、具备科技创新性、拥有明确的实施方案和可行性、拥有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及人才支持,以及确保项目所需的资金和资源得到保障。

以上就是三涯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三涯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三涯网:www.sanyazx.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标签: 校考 强基计划
与“如何确认自己是否被强基计划入围校考?”相关推荐
强基计划确认校考后怎么确定入围名单
强基计划确认校考后怎么确定入围名单

强基计划校考准考证号排序依据 考生所在地区、考生编号、考试形式。强基计划是教育部开展的高等教育招生改革工作,其排序依据是根据考生所在地区、考生编号、考试形式来进行排序。强基计划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强基计划报名号与报名人数? 强基计划报名号是报考者在报考志愿时的排序号,报名人数88万+人次。根据查询学业桥数据观察显示:强基计划报名号是由

2024-10-15 15:31:24
如何知道自己高考强基被锁档
如何知道自己高考强基被锁档

强基报名时间 4月份。根据查询高三网可知,2024年强基计划报名入口是阳光高考官方网站,考生首次登陆报名系统时,需要先进行账号注册,注册成功后才能成功登陆。注册成功后,安全邮箱会收到相关链接,则报名完成。重新输入考生身份证号码和密码即可登录报名系统。全国强基计划报名均在每年的4月份全面启动,大致时间段是:“2023年4月8日至30日”。 如何知道自己高考强基被锁档 1、找到百度APP,搜索“

2024-11-07 03:26:26
强基计划怎么查是否入围
强基计划怎么查是否入围

强基计划怎么查是否入围 考生可登录强基计划报名系统查询自己入围结果。强基计划时间规划表如下: 1、3月高校发布招生简章。 2、4月学生报名。 3、6月初高考。 4、6月25日高考成绩发布。 5、6月26日公布强基计划报名成功的学生名单。 6、7月4日参加强基计划考试(笔试+面试)。 7、7月5日公布是否被强基计划录取。 8、所以,在你还没有填志愿之前就已经知道你是否被强基计

2024-10-15 07:35:33
强基计划“考生确认”已开始,强基现阶段该如何备考?
强基计划“考生确认”已开始,强基现阶段该如何备考?

强基计划“考生确认”已开始,强基现阶段该如何备考? 无论是网上或是线下笔试题目,学员的考试能力全是第一位的。一个只有蹭上一本线的考生不太可能由于线下推广改道上就蹦上复交; 一个能考名校的考生也并不是由于线下推广改扒雀道上就连港中深也考不进。考试能力的提高既是一个累积的全过程,又可以根据临考复习迅速提高:由于强基固本方案无论从题目类型、难度系数或是专业知识范畴上都和高考考试有较大差别,在临

2024-11-01 16:07:44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被征集志愿?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被征集志愿?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被征集志愿? 以山西、吉林、江苏三省公布的征集志愿信息为例,可供参考: 1、山西 所以院校均不设服从调剂志愿。各批次按相关规定投档后完不成招生计划的院校分批次实行网上征集志愿。征集志愿设置视当批院校缺额情况确定。 考生应随时浏览山西招生考试网( )发布的征集志愿公告。 2、吉林 8月13日至17日,提前批(艺术类)三轮征集; 8月16日至18日,提前批(普通类、体

2024-08-20 12:44:28
如被强基计划高校入围放弃校考会影响统招录取吗?
如被强基计划高校入围放弃校考会影响统招录取吗?

强基计划是不是只要报名就能入围? 并不是。 2022年对于除复旦、上交、南大外的大部分高校来说, 强基计划入围仅仅是获得了参加校测的资格 ,强基计划最终以高考成绩及校测成绩按一定比例折算后相加的综合成绩录取。 2022年39校强基计划入围规则 2022年强基计划校测入围规则,整体可划分为两大散芹类四种方式。 ( 1)第一种,依据高考成绩 ,按照各省招生

2024-10-25 12:04:05
强基计划各高校入围标准 强基计划入围条件
强基计划各高校入围标准 强基计划入围条件

强基计划入围条件 该计划的入围条件主要包括高考成绩和学科竞赛成绩两个方面。 1、高考成绩是强基计划最重要的参考因素之一。考生需要达到一本线以上的高考成绩才有资格申请强基计划。同时,对于一些具有特殊才能或学科特长的考生,高校会根据具体情况放宽对高考成绩的要求。 2、学科竞赛成绩也是强基计划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考生需要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或者在相关领域有突出的

2024-10-25 08:07:59
高校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浙大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高校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浙大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北京师范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名单 北京师范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名单如下: 郭彦婕、周展乐、赵艺、李一帆、杜明联、罗朝璨、高超、张思宇、刘晏宁、兰明明、刘正直、陈茗等。 北京师范大学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BeijingNormalUniversi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国家“七五”、“八

2024-10-22 06:4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