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上海高考强基计划是什么意思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上海高考强基计划是什么意思
上海强基计划高校有4所,分别为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强基计划就是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这项计划是为了选拔出综合素质或基础学科较为优秀,并且立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学生进行培养,由教育部发起,并在部分高校开展试点。
上海强基计划大学有哪些
2023年上海强基计划高校有4所,分别为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复旦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为: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汉语言(古文字学方向),历史学,哲学。
同济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为: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工程力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为: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生物医学科学,工程力学。
华东师范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为: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生物科学,哲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
强基计划适合哪些考生
1、成绩优秀的考生
强基计划入围成绩最低要求在一本线上,但强基计划高校院校层级较高,39所高校全部都是每年高考关注度最高的一批院校,报考这些学校的学生非常多,并且强基计划按照高考成绩从高到低的分数来入围。所以成绩越好,对报考越有把握。
2、对基础学科感兴趣的考生
强基计划定位在基础学科,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且原则上不允许转专业。所以对学生来说如果在某一基础学科方面非常感兴趣,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也倾向于基础学科,那么强基计划就是非常好的选择。
3、想冲刺名校的考生
强基计划的39所学校均为国家最高层次的大学,对于想要上名校并且提前规划的学生来说,报考强基计划的同时兼顾高考,可以增加名校录取机会。
从强基计划政策来看,高考成绩是入围校测标准,其备考与高考不冲突;从强基计划招考流程来看,校测考试安排在高考成绩公布后,在高考后有一定备考时间,不耽误高考学习。

上海交大强基计划2023有多难
上海交大强基计划2023入围分数线公布如下:
- 湖南1组:198分
- 湖南Ⅱ组:159.25分
- 湖北Ⅱ组:174.5分
- 浙江医学理工组:199分
- 河北生物组:151.25分
- 江苏1组:225.5分
1. 上海交通大学强基计划综合成绩计算方法:
- 综合成绩(满分1000分) = 高考成绩/高考成绩满分 * 850(四舍五入取2位小数) + 高校考核成绩(四舍五入取2位小数)
- 高校考核成绩满分150分,其中笔试成绩占100分,综合面试成绩占50分。
- 备注: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
2. 确定上海交通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名单的方法:
- 高考成绩公布后,对第一类考生,按照各省(区、市)各专业组别的强基计划名额,依据综合成绩由高到低确定拟认定名单。
- 若考生综合成绩相同,则依次参考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高考数学成绩、高考外语成绩、高考语文成绩、体育测试成绩排序。
- 上海交通大学强基计划录取专业采用“专业志愿平行”,分数优先原则,不设级差分。
- 对于达到综合成绩最低录取分数线但未达到所填报专业分数要求的考生,若愿意服从专业调剂,则可进行调剂录取。
- 对于破格入围的第二类竞赛获奖考生,综合成绩达到本省(区、市)第一类考生最低录取分数线的,予以认定,其录取专业参考综合成绩及竞赛成绩。
- 该类考生不占用本省(区、市)第一类考生计划。
- 拟录取的两类考生高考成绩总分不得低于所在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区、市)为单独划定的相应分数线)。
- 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经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报各省级招办审核并办理录取手续。
- 被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本省(区、市)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

上海强基计划有哪些学校
三涯网(https://www.sanyazx.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上海强基计划有哪些学校的相关内容。
上海强基计划有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等大学。
拓展资料如下:
‘强基计划’本质是一个培养计划,入学招生只是其生源通道之一,普通专业的优秀学生在入学后也可以参加相应遴选,加入‘强基计划’。 ”陈志文说“强基计划”既是招生改革的试点,更是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
记者注意到,各试点高校在招生简章中都对“强基计划”的培养环节进行了重点介绍,普遍采用单独编班,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强化交叉与通识教育,提供本—硕—博贯通培养方案。
三涯网
数学和物理并列成为开设高校最多的招生专业,华南理工大学等31所试点高校开设了“数学”或“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电子科技大学等31所试点高校开设了“物理学”或“应用物理学”专业。
其次是化学和生物学,分别有26所和24所高校开设相关专业;随后则是哲学、历史学和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开设高校均在15所左右。
以上就是三涯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三涯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三涯网:
www.sanyazx.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