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资讯

广州中医药大学宿舍条件怎么样 有空调吗

发布时间:2023-08-07 05:24:53 | 三涯网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宿舍(留南宁或搬去柳州还是搬梧州?南宁这所医药大学转设之路一波三折)

留南宁或搬去柳州还是搬梧州?南宁这所医药大学转设之路一波三折这两年全国各所挂靠在公办大学名下的民办院校,陆续启动转设工作...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高考指导网专题频道。

我的母校: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

留南宁或搬去柳州还是搬梧州?南宁这所医药大学转设之路一波三折

这两年全国各所挂靠在公办大学名下的民办院校,陆续启动转设工作,已纷纷成为独立院校。在去年5月,广西多所民办学院的转设方案也陆续获批,如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转设为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等。但是在南宁有一所学校的转设之路可谓一波三折,那就是挂靠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大赛恩斯新医药学院。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正门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该校师生都习惯简称为“赛院”,于2002年成立。校址位于南宁市青秀区五合大道中段。建校之初,这块地完全是远离市区的一块荒山,经过20年的建设,目前300多亩的校园建设已经基本成熟,学院现设医学系、药学系、公共管理系、护理系,现有在校学生约10000人。

赛院在启动转设工作后,柳州市柳北区最先伸出橄榄枝,2021年1月和9月,柳州市就多次率团到赛院和中医大校本部,就该校赛院转设并搬迁到柳州市柳北新区进行深入洽谈,甚至透露出“志在必得”的决心。

柳州市与赛院接洽转设落户事宜

到今年2月,柳北区正式对赛院新名称进行的备案,根据公示的备案信息,由柳州北城投资作为项目投资方,拟将赛院转设为“柳州中医药学院(赛恩斯学院)”。进行到这步的时候,大家都认为赛院搬迁柳州已成定局。

转设信息

然而,最近赛院转设出现变数,根据梧州市教育局发布的一条新闻显示,梧州也参与了对于对赛院的争夺战!5月13日下午,梧州市参与赛恩斯新医药学院转设遴选工作筹备会在市教育局召开。会上重点讨论了争取赛院转设落户梧州的工作进展。从信息上看,梧州在争夺赛院转设落户似乎已经取得了相当的进展。

梧州市教育局相关信息

柳州和梧州目前都没有医学类学院,同时,这两市的高等教育都非常薄弱。柳州的本科院校常年只有一所80年代从南宁搬迁到柳州办学的广西工学院,也就是今天的广西科技大学,而梧州更是只有一所当年广西大学的梧州分校独立而来的梧州学院“撑场面”。对于赛院这样的脱胎于广西中医药大学,具备一定教学、科研基础的医药类院校,两市自然是求贤若渴。三涯网

而梧州本地的医院在中医药实践上非常具有特色,梧州中医院号称广西“三大中医医院”之首。然而梧州没有中医药高等学院的现状,极大限制了梧州将中医药这一特色招牌做大做强。不惜血本也要争取赛院落户也是情理之中。

但对于异地转设,赛院不少师生倒是“颇有微词”,毕竟经过20年建设,校园各项设施已经相当成熟。又位于首府南宁,各种资源显然更丰富,如果异地转设,必然经历相当长的过渡期,必然对学习科研产生影响。因此,相当多大部分师生更希望在现有校址就地转设,“别再折腾”。

赛院校园景色

赛院校园景色

赛院校园景色

对于赛院转设,您有什么看法?您觉得应该就地转设还是异地落户?欢迎留言!(图:高星)


以上就是留南宁或搬去柳州还是搬梧州?南宁这所医药大学转设之路一波三折的全部内容,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关于各网友对于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宿舍这个话题的讨论结果。

留南宁或搬去柳州还是搬梧州?南宁这所医药大学转设之路一波三折

这两年全国各所挂靠在公办大学名下的民办院校,陆续启动转设工作,已纷纷成为独立院校。 在去年5月,广西多所民办学院的转设方案也陆续获批,如广西大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宿舍拓展阅读

广西一批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百余人拟任厅级副厅级职务

甘霖,男,1964年4月生,汉族,籍贯广西北流,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现任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正厅级)、党组副书记,拟...


广州中医药大学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一、广州中医药大学邮编是多少 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邮编为510006,该校地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是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学校之一,也是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唯一一所省属高校。
二、广州中医药大学简介
广州中医药大学创办于1956年,是新中国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学校之一,原直属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2000年转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管理。现为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2017年入选首批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两所中医药高校之一,也是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唯一一所省属高校。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医疗服务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均位居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

学校有三元里和大学城两个校区,占地1377亩,建筑面积78万多平方米。专任教师1373人,其中正高职称384人,副高职称458人,有一批以国医大师邓铁涛、禤国维、周岱翰为代表的著名专家教授。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1391人,专科生690人(不含境外生),硕士研究生3767人,博士研究生966人。二级学院16个,本科专业27个,横跨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教育学7个学科门类;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6个一级学科,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科学技术哲学2个二级学科及中医、中药、护理3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一级学科及中医1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学位授权点; 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一级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3个,其中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1个,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25个;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

“重经典、强临床”是学校本科教学最鲜明的特色。80年代中期,学校率先启动经典回归临床的教学改革,把四大经典作为必修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实施“院系合一”的管理体制,促进医教协同发展。“‘重经典、强临床’高素质中医人才特色培养模式”获得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5年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实施“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和承担“中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改革试点项目”高校。2017年入选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近年来,学生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在全国中医药院校始终名列前茅。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始于1978年,是全国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研究生招生规模和培养质量居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

学校科研工作坚持突出特色,彰显优势。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领衔的“脾虚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获得199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终身教授王建华领军的“脾虚证辨证论治的系列研究”获得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其标志性成果“脾虚理论及其应用研究传承与创新”于2016年入选《中国中医药重大理论传承创新典藏》;袁浩教授牵头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研究”获得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性疾病中,学校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学校作为主要成员单位参加了国家“523”防治疟疾项目,在临床上证实了青蒿素抗疟功效,为青蒿素的发明作出了重大贡献。李国桥教授团队系列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学校重点打造中国中医科学院广东分院、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院、华南中医药协同创新中心、华南针灸研究中心、国际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现代南药工程技术中心、岭南医学研究中心等7大平台,拥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52个。

学校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中医药强省建设。现有直属附属医院6所(含与政府共建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30所。直属附院病床数 8000多张、年门诊总量超1200万人次、年出院总量超18万人次。第一附属医院成为全国首批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试点单位、第二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是全国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最多的医院之一;第二附属医院门诊量连续20年位居全国同行第一,连续4年位居“中国中医院竞争力100强排行榜”榜首,连续5届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现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首批重点建设单位;第三附属医院为广东省唯一一所三级甲等骨伤专科医院。“非典”时期,国医大师邓铁涛临危受命,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抗“非典”中医专家组组长,主张中医药早介入,临床效果突出,得到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认可,并被推广到全国。

学校积极推进协同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学校与省内外15个市县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帮助农民脱贫奔康、促进山区经济发展。与广药集团、华润三九、康美药业、复星医药等著名医药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学校研发的胃乃安、骨仙片、消渴丸、金佛止痛丸、滋肾育胎丸等系列中成药成为广东医药企业的核心产品并畅销全国。近3年,学校大力发展科技成果转让及技术转移工作,转让科技成果合同经费达2000多万元。在全省指导建立了16个以“南药”为特色的中药材规范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20多万亩。

学校大力挖掘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塑造了行业特有的人文环境。学校建设的广东中医药博物馆,是全国高校首批国家二级博物馆,与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一起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首批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成为广东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学校编写出版了《通俗中医药丛书》、《岭南中医药文库》等一批大型图书,成为“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重点推荐的书目。学校还与广东省中医药局、广东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了12集大型纪录片《悬壶岭南》。

学校充分发挥地缘和人文优势,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自1974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已为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2万多名中医药高级人才。学校一直与东南亚国家、非洲国家合作开展抗疟研究。由李国桥教授团队研制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4代青蒿素系列复方抗疟药,被列为广东省中医药强省建设重点项目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对外合作项目,被当作“国礼”赠送给许多非洲国家。宋健平教授科研团队在科摩罗国合作实施青蒿素复方快速清除疟疾项目,有效地遏制了当地疟疾流行,实现了该国历史上第一次疟疾零死亡,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青蒿素已取得包括美国在内的38个国家的国际专利保护,29个国家的商标注册,在22个疟疾流行国家上市销售。学校加强对外医疗科研合作,第一附属医院与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开展中医药防治免疫性疾病研究;第二附属医院与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开展中医药防治感染性疾病研究,与美国麻省总医院签约合作在珠海横琴建设麻省总医院中国医院;学校与深圳市人民政府、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筹办深圳生命健康工程学院。此外,学校还主动承担了外交部中国东盟合作基金项目,与东盟国家就传统医药高等教育开展合作。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务处电话

广州中医药大学在哪里

广州中医药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广州中医药大学是一本吗 是一本还是二本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有几个校区

广州中医药大学专业排名,招生专业目录(10篇)

广州中医药大学录取结果查询什么时候出来,附查询时间网址入口

广州中医药大学招生办电话

广州中医药大学有哪些专业 附特色重点专业名单

广州中医药大学是几本 是一本还是二本 ;

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三涯网:www.sanyazx.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宿舍条件怎么样 有空调吗”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